危房加固是保障建筑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但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二次风险。需遵循以意事项:###一、鉴定加固前必须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房屋进行结构安全鉴定,明确损伤类型(如地基沉降、墙体开裂、梁柱腐蚀等)及危险等级。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判定加固范围,避免盲目施工。###二、科学制定加固方案1.**结构适配**:砖混结构优先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框架结构适用碳纤维布包裹或增大截面法,木结构需重点替换腐朽构件并增设钢制连接件。2.**承载力计算**: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核算荷载,确保新增构件与原结构协同受力,严禁超负荷加固。3.**保留原始特征**:历史建筑加固需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采用可逆性工艺,避免破坏价值。###三、严控施工质量1.**材料把关**:使用钢材(如HRB400螺纹钢)、结构胶(符合GB50728)及C30以上混凝土,严禁使用过期粘结剂或劣质替代品。2.**工序规范**:新旧结构连接处需清除粉化层,植入钢筋深度≥15d(d为钢筋直径),注胶饱满度需达90%以上。3.**实时监测**:施工期间设置沉降观测点,发现异常裂缝扩展或位移超过2mm/天应立即排查。###四、重视隐蔽工程1.**管线防护**:加固前迁移影响区域的电线、燃气管线,墙体开槽深度不得超过1/3墙厚。2.**防潮处理**:地下室加固需同步完善防水层,采用渗透结晶材料与PVC防水卷材复合工艺。3.**防火措施**:木结构加固后涂刷阻燃涂料,钢构件包裹防火板(耐火极限≥1.5h)。###五、后期维保管理加固完成后需通过第三方验收,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年至少1次),重点关注节点连接、防腐层老化等情况。使用期间禁止擅自拆改加固构件,新增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的10%。危房加固是系统工程,需贯穿"检测-设计-施工-维护"全周期管理,确保建筑安全与使用功能并重。
设备加固注意事项设备加固注意事项设备加固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需从物理防护、系统安全、网络防护等多维度实施。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一、物理安全加固1.访问控制:部署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及电子锁,机房设备间应实行双因子认证(如+密码)。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设备区域。2.防盗措施:服务器机柜安装防盗锁,重要设备加装固定支架或地锚。数据中心应采用防破拆墙体结构。3.环境防护:配备UPS不间断电源及精密空调,保持温度(20-25℃)湿度(40-60%RH)稳定。部署漏水检测、气体灭火系统,避免设备受潮或火灾损坏。二、系统安全加固1.操作系统: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禁用非必要服务(如Telnet)。Linux系统应关闭SSH空密码登录,Windows系统启用BitLocker加密。2.账户管理:删除默认账户(如Administrator),强制使用复杂密码(12位+混合字符),设置账户锁定策略(5次失败锁定)。定期审计特权账户。3.防火墙配置:启用主机防火墙,仅开放必要端口。设置IP白名单访问规则,阻断异常流量。部署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控。三、数据安全防护1.存储加密:对敏感数据实施全盘加密,使用AES-256等强加密算法。数据库启用透明加密。2.权限控制:按权限原则分配访问权限,实施RBAC角色权限管理。关键配置文件设置600权限。3.备份机制:采用3-2-1备份策略(3份副本、2种介质、1份异地),定期验证备份可用性。重要系统保留操作日志90天以上。四、网络通信加固1.协议安全:禁用SSLv2/v3、TLS1.0等不安全协议,强制使用TLS1.2+。接入采用IPSec或WireGuard协议。2.流量过滤:部署WAF防火墙过滤SQL注入、XSS攻击。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限制ICMP等协议使用。3.安全审计:启用NetFlow流量分析,部署SIEM系统集中管理日志。网络设备配置命令审计(如syslog记录)。五、管理维护1.定期更新:建立补丁管理制度,测试后72小时内完成高危漏洞修复。每季度进行安全配置核查。2.应急响应:制定设备故障应急预案,保留备品备件。关键系统配置HA高可用架构。3.安全评估:每年开展渗透测试和风险评估,使用Nessus、OpenVAS等工具扫描漏洞。设备加固需遵循"纵深防御"原则,通过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的多重防护,结合持续的安全运维,构建完整的防护体系。建议参考ISO27001、等保2.0标准实施,定期进行加固效果验证。
置换加固工艺流程置换加固工艺是一种针对既有建筑或结构缺陷部位进行局部替换与强化的工程技术,适用于混凝土构件破损、承载力不足或地基软弱等场景。其工艺如下:1.**勘察设计与方案制定**通过结构检测、破损评估及承载力验算确定置换范围,根据结构类型(梁、柱、板或地基)设计置换深度(通常为缺陷层厚度1.2-1.5倍)。同步规划临时支撑体系,确保施工期间结构稳定。2.**施工准备**搭设满堂支架或型钢支撑系统,荷载需达原结构受力的120%。采用金刚石绳锯/液压钳进行静力切割,切口距置换区边缘预留10-15cm过渡区。对保留结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露出新鲜骨料并植入Φ8-12剪力筋,间距15-20cm。3.**置换施工**-**混凝土构件**:分层浇筑C40以上微膨胀混凝土,每层厚度≤30cm,采用高频振捣器密实。顶部预留2cm采用环氧砂浆收面。-**地基加固**:分段开挖置换区后回填级配砂石,每20cm分层夯实至密实度≥95%,或灌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钢结构加固:采用等强度替换原则,新钢构件通过高强螺栓或坡口焊与原有结构连接。4.**养护与界面处理**混凝土构件养护周期≥14天,采用覆膜+定时喷淋保持湿度。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涂刷环氧界面剂,重要节点增设碳纤维布或钢板外包。5.**质量检测**通过回弹法/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波检测结合面密实度,静载试验验证承载力提升效果,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1.15倍安全系数。该工艺需严格把控荷载转移时序,采用BIM技术模拟应力变化,全过程监测结构变形。相比传统加固法,具有针对性强、传力明确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局部严重损毁的结构修复。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危房加固的安徽中忻于2025/8/2 16:57:50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enzhou.mf1288.com/ahzhongxin-2880085448.html